中国书画院院长是谁6?
1982年,在叶剑英元帅倡议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国家级书法大展,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书法家集体亮相。此次展览共收到各地来稿1500余件,最后评出作品奖34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7件),及理论评论奖20件。 作为东道主的浙江省文人在这次展览中异常活跃,共有141人的作品入选,是除陕西外入展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沙孟海、王冬龄等人获奖,这是两位浙江书坛领袖级的代表人物。而来自江苏的启功、胡絜青两人皆出自京师印学派,与浙派并称为当代四大书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逐渐消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艺术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同时,随着文化市场的崛起和印刷技术的进步,出版行业迎来蓬勃发展,各种字帖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原本就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浙江人,对书法的理解和感知更加深入。 浙江自古崇文重教、人文鼎盛。自明清以来的科举考试中,浙江人才辈出,有“东南望族”“状元之乡”之称。
早在宋元时期,浙江就有 “书塾之盛甲于天下” 的记载。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曾作《书扇》诗云:“杭州西湖明月夜,偏宜风清露凉夜;坐间惟有客星稀,世上应无俗流到。笔底风云几百年,江山留与后人看;如何便尔忘前哲,墨池烟暖无香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