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黑水印在哪里?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太原成立并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钞票(即后世的“人民币”)。为了防伪,当时的设计师们动了不少脑筋——在纸币的背面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人民币字样和面额”,还在正面和背面均印制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徽”(由五角星和中文简体“人民”二字组成),但最妙的地方在于:他们在这张纸币上动了“文章”——也就是现在的“水印”。 现在的纸币,在光线的折射下可看见暗印着“RMB”、“¥”“人”字等标记,这些就是早期的“水印"。 由于当时的印刷技术所限,这些“水印”并不是烫印上去的,而是凹版印刷的油墨花纹。这种设计让伪造者难于复制,为货币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水印”已不再采用凹版印刷,而是采用了热敏油墨、磁性油墨、荧光油墨以及复合水印等多种工艺,安全性也有了大幅提升。 但大家可别以为有了这层保护,造假者就拿我们没办法了!虽然“水印”是防伪的关键,但“变造水印”却是造假者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以第三套人民币的二角券为例,其正面和背面的“国徽”都是凸起的,如果在印刷时少印或者不印这俩字,就成了变造的伪币了(注意观察上图右侧的防伪标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辨别方法哦~ )。除了国徽,还有麦穗、年号等都需要认真核对,否则一不小心就中了骗子的圈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