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谁设计者?
我曾经在央行工作多年,对这个问题有些了解。 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者是贺世哲先生。他是我国著名设计家,他主持设计了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还负责了1955年至1978年间我国发行的硬币的设计,他的学生吴彭越先生也参与了这套人民币的设计。 关于这位先生的介绍,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3元人民币纸币共分3个版别,分别是1962年10月20日发行的“背绿”版(已经极为少见)、1962年4月20日发行的“背紫”版以及1974年5月26日发行的“凸版”。 这些钞票的设计风格与第二套人民币完全不同,而是采用了当时国际上通行的“正面主景”的设计手法——也就是把代表货币价值的面额数字放在票券的正上方,而把人物、景物等置于票券的正面。这种设计风格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上。
从设计风格上看,这一套人民币明显是向国际接轨了……至于为什么向国际接轨,我想这应该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由于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人民币的印制上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第三套人民币还引入了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这是考虑到当时港澳台及海外侨胞之间的汇款、借贷等等经济往来频繁,银行券的兑换或流通需要兼顾这类人群的需要,因此采用了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同时印制的方法,这比后来第四套人民币和现在的人民币都来得更为先进。
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第三套人民币在印制工艺水平上无法与前两套相提并论。例如,第二套人民币采用的是胶印四色、凹印五色的印刷工艺,而第三套人民币只是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胶印八色印刷工艺,而且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票券只是经过了简单处理就投入了市场,所以这套人民币的防伪性能并不好,容易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