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人民币多长时间?

伍贞冰伍贞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可以聊聊通货膨胀这个经济学的名词。 先放结论,按当前汇率,10元人民币大约值13.5美元,按照2%的通胀率计算,这些美元今天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7元的人民币(按最新汇率1美元=6.9504元人民币)。换句话说,这10元钱在1965年价值13.5美元,但是在今天只值8.7元,货币发行量多了3倍,但是钱却变得更不值钱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我们的纸币其实是按照“实际购买力”发行的——也就是这些钞票背后真正支撑的价格总和。例如发行1亿元,就等于发行了1亿元的商品和服务。而实际的购买力取决于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如果市场上只有1亿件T恤,而人们想买6亿件T恤加2亿件的快餐,那么尽管我们印了整整7亿的钞票,但是人们依然不想用这些钞票换得等量的T恤或者快餐;然而一旦市场上出现了1.6亿件T恤以及2.5亿份快餐,那么7亿钱的购买力就全部变成了现实。所以实际购买力发行的钞票,只要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变,购买力就会不断下降。因此10块钱的钱现在只能买8毛钱的东西,而这8毛钱之所以能买到这么多东西,是因为我们的GDP增长了12倍(假设所有收入都用来购买消费品服务了)。

当然有人会反驳我说,你数学算错了吧,10块钱应该是能买13.5美元的东西啊。这就是引入了另一个概念——“名义GDP”——它和实际GDP的区别在于,他并没有考虑到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上,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就是物价水平,因此如果物价上涨一倍,那么名义GDP也会上涨一倍,但是实际GDP不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用增加印钞机的方式提高名义GDP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只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只有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即无论是否增加印钞机,实际GDP都不会增加,这时才说名义GDP的增长全部来自于产品供给的增加。

为什么我们要引入生产率这个概念呢?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是消耗的劳动和资本全部都能转化为新增的有效产能的,有的会损耗掉,只有一部分能转化为下一个循环的资源和能力,因此每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事实上是能创造大于1的产出增长的,而这个倍数,就是生产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