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棉絮多无价值?
看到很多这种题目,写点看法。 关于棉絮多的价值问题,要分开看,先分清楚是什么品质。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和田玉,主要来源有且末、青海、俄罗斯、韩国玉等,这些来源不同的地方出的料子会有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都会受产地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来。比如且末料子一般油脂感特别好,看起来很有光泽;而俄料一般白度较好,细度也不错,但颜色和油质感往往差一点;青海料子的整体颜色偏绿,给人的感觉比较清爽等等。
当然,每个地方出来的料子都会有好的和差的,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新疆的籽料,我们通常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但其中也会有差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僵皮脏”料子。但新疆籽料的质感更好些,而且是有皮的(有些能看出风化纹的来历)。 回到正题,如果一块料子本身很干,没什么油性表现,那么棉絮过多确实就没什么意思了,这样的料子就算切出来,刻成首饰品也没什么价值,只能算低档货。但如果一个料子本身油性很好,结构也比较细腻,那么棉絮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它的价值,或许还会增加美感呢。
当然,对于美感的认知每个人是不同的,有人喜欢干净利落的感觉,觉得有棉不好,而有人就喜欢棉质感带给人的那种柔软亲切的感觉。 事实上,真正的玉石雕刻大师不会把棉絮过多作为一件作品废掉的正当理由。他们可能会嫌材料太干或者太湿(指油性不足),会嫌材料太粗或太细,会嫌材料颜色太淡或太深……但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你有一两点瑕疵就把你轰出门外,让他们放弃使用。毕竟他们都是从垃圾堆里淘出宝贝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