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有价值多少?

吴嘉曦吴嘉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来说一下宋代钱钞的发展历史。 先秦和西汉,民间是不得使用铁和铅等廉价材质的货币的,只准官府用,老百姓只能用铜或银做货币。因为铜和银是比较贵重的金属,只有官府掌握大量的矿源才能满足需求,所以民间是用不上的。汉武帝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于是就开始铸币,将锡掺入青铜成为“铜钱”,以解燃眉之急。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铜钱的朝代。

东汉末年,战乱频发,汉朝财政混乱,于是开始滥铸货币,质量也越来越差。魏文帝即位后,为了治理乱钱,下诏统一铸造五铢钱,规定金钱形制,严禁私铸,百姓所使用的货币必须符合标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所以这一时期的货币体系并没有太大进步。隋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前朝弊病复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制度,其中的《隋书·食货志》对钱钞制度做了很详细的规定: “开皇元年十一月,初行新钱,文曰‘开元通宝’;并禁民间鼓铸,盗铸者处死刑。其钱径一寸二分,重四斤。”

这就是唐代开始的“开元通宝”钱的来由,直径2.4厘米,重量4公斤。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战乱频发,又出现了滥铸纸币的情况,钱制混乱。晚唐以后,节度使郭威建立后汉,为了稳定局势,整顿了钱法,以铜钱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再次建立起来。后世认为郭威此举是中国古代钱法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因此后将他命名的“汉”钱作为正朔。宋朝建立了“交子”这种纸币作为主要货币,但是仍然以铜钱为辅助货币。到了宋徽宗时,由于财政状况恶化,急需巨额资金,于是在崇宁五年(1106年)发行了“圣宋宝钞”,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与铜钱并行。

北宋的货币制度为南宋继承,但纸币发行量过大造成通货膨胀,民间以物易物的交易盛行。所以,在宋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使用白银的习惯。元代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而税收主要靠实物缴纳,这就造成了元朝初期财政紧张,元世祖忽必烈为此设立了“元宝钞”,规定每贯值铜七斤六两,以丝八十一捆充当原料,由工部制造。但是这样的规定并没有限制住地方割据势力以及民间私铸,所以元朝的货币发行和购买力都比宋代要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