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节盒干什么用的?
谢邀! 首先要说的是,“民国节盒”这名称是个误称。 因为此物的正式名称叫做【文房清玩】——注意不是【文玩】。 “文房四宝”大家都知道,是指笔、墨、纸、砚;“五子登科”指的是笔、墨、纸、砚、朱印(红色的印泥)。这些都属于文房用器。 而“文房清玩”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笔墨纸砚”,所有的与文书工作有关的器具都可以称为“文房清玩”。
“方盒”,即现在所说的“盒子”,这个称呼更广了,只要是盒子,都可以叫“方盒”。比如: 这件文物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是清末民初的文人用的“手包”——里面是用来放笔的。因为外面包裹着绸缎,所以又称“笔包”。 现在我们写字大多不用毛笔,这件文房用具就很少用了。 但是古人可没这么高级的工具和书写材料。
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再到汉隶、魏碑、唐楷……汉字书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纸张发明之前,汉字主要书写材料是绢帛。而有了纸张之后,虽然毛笔还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但有了纸张,也让书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人们开始讲究起笔墨纸砚这套文房四宝来。到了唐代,纸和毛笔的发展已经令人满意,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好事家自有四宝书案:砚台、笔管、墨池、纸卷。”
然而,即便是有了这么好的笔墨纸砚等用品,古代的书法作品依然是不容易得到的。这是因为除却笔墨纸砚这四宝之外,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物品——“印泥”。 用朱砂研磨成的红颜料加水调成糊状,摊在一个圆形薄板上,制成印料。再用一个铜制的模子刻出印纹,就可以做成一枚印章。 用印泥盖在纸张上,就可以印出字迹。 所以,一件完整的文房四宝,应当包括笔墨纸砚和印泥。
当然,文房四宝只是一个统称。如果具体到某个作家或艺术家,由于他们的使用习惯不同,使用的文房四宝也可能各有差异。 比如: (明)徐渭《草书杜甫诗》 这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书房场景。他用的笔、墨、纸、砚和我们现代的差不多,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那只“镇纸”。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叙》 这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房场景,他和徐渭一样也爱用小刀,而且还喜欢用一根棍子把纸挑起来,再蘸浓墨书写,据说这样就可以防止洇墨。
(清)刘墉《清平乐·村居》 这是清代书法家刘墉的书房景象。可以看到,他用的是竹木制成的桌椅,桌面摆放着毛笔、砚台和水盂,一边挂着装墨汁的“盂”,一边放着盛颜料的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