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四十三年哪年?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上四年制台湾省立师范院校(今台湾师范大学)校史时,就使用「民国三十六年」一词,而一九八八年修订版即改用现今的「民国四十三年」。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台北市各中学编纂学生毕业纪念册时,时间多记为“民国三十六年”,但进入80年代之后,这种记录方式开始被更正为“民国四十三年”。 这是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台湾省接受日本统治之时,“民国三十年”或“民国三十二年”皆涉及“承平”或“沦陷”时期,有“恭维”“媚日”之嫌,遂自民国三十六年起改为现在的“民国四十三年”。 例如,由台湾大学校友会在1968年编纂的《台湾大学校友会会刊》记载校友毕业典礼的时间是“民卅六、七、八、九、十届,每届于五月举行”;而由台湾大学经济系校友会于1991年编纂的《台大经济系毕业五十年纪念特刊》所载,同样是在1968年举行的毕业典礼则是“于民国四十三年五月举行”。 类似的记录方式更改也见于其他年份。例如,在1969年至1971年间创刊的三份刊物——《台湾教育杂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友通讯》及《校友月刊》(后改名为《师友半月刊》)——均将1969年的建校百年纪念庆典记载为“民国四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举行”,而在1976年以后出版的诸期刊则统一修改成“民国五十一年冬至正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