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红铜佛像吗?

甘苦甘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红铜又叫紫铜,是陈设铜器的主要制作材料。其特点是:呈浅玫瑰色或棕黄色,表面常呈绿色或紫色,硬度低,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红铜的熔点达1083°C,因此铸造难度很 大,故优秀的红铜器具有铜质细腻、润泽、柔美等特色。清宫中使用的陈设红铜器有:鼎、炉、瓶、薰等。

金嵌珠宝人物纹熏炉。清乾隆,通高193cm,足距129cm。熏炉铜胎镀金并镶嵌珍珠、红、蓝宝石等。炉作五足鼎式。

炉口上部居中饰站立鹿,口沿下分别饰立鹿、莲花、瑞草纹饰。腹部镂空,周身饰莲花瓣纹。

盘形底饰莲瓣纹、立鹿、行鹿纹,五足上分别装饰持莲仙人、立鹿和莲花、行鹿、瑞草等纹饰。此熏炉造型硕大,纹饰繁缛,装饰华美,在清宫陈设铜器中属于大型的制作。

清朝廷在西藏实行宗教“归政”政策获得成功,为巩固清朝的统治,清宫廷对喇嘛教尊崇有加。因此,自清初顺治朝开始至乾隆朝先后为活佛和有功喇嘛铸造了不同规格的金、银、铜质“金本巴瓶”,瓶内放置用满、藏文书写着的签料,用于抓签确定转世灵童。

金本巴瓶的制作是清代民族关系史和宗教政策史的见证。乾隆五十二年,造办处如意馆奏进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纹宝瓶式匣。此匣长19cm,宽16.3cm,高9.2cm。木胎,外包铜皮并绘制珐琅彩纹饰。匣顶为开光式浮雕西洋美女人像图,顶边饰花卉圆光纹;匣周身以深蓝色为地,亦作浮雕开光,开光内有西洋男女、儿童形象。此匣是“金本巴瓶”的包装匣盒,极为珍贵。

造办处制作的一种镀金嵌宝佛钵。佛钵是佛教徒在使用时的供器、受施器,是重要的法器之一,通常被置在法坛上。此佛钵铜胎,顶部呈穹隆状,饰金嵌珠宝火焰莲纹。钵身上部錾蝠寿纹边,镂空开光,内錾云鹤纹。钵下腹部錾“卍”字万 宁纹。底部錾饕餮纹式双耳,耳下连一长链,链下挂五佛宝瓶及两件流苏。

该佛钵制作工细,镶嵌华贵,造型新颖,堪称是清雍正朝陈设铜器中的典型作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