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矾红用什么烧?
矾红始见于明代中期,由进口矾红土研制而成,清初仍有使用。清康熙中期出现了釉里红中的另一种形式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是将呈色剂铜和钴结合在一起在同一器皿上施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由于铜在高温下极难控制,烧成率极低,故青花釉里红极为名贵,往往专为宫廷生产。
康熙矾红在高温铜红长期无法突破的前提下,另觅途径,以铜为着色剂、引入铅化合物作为熔剂的低温矾红釉色取得成功,它在烧成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之前一直延续使用。
它常被用作釉上红彩,康熙五彩中用得最多,具有不透明、色浓艳的特点。将釉上彩直接画在釉面之下红釉之上,再罩以透明釉入炉低温一次烧成,即为釉下三彩,成品极为鲜艳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