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谁的书法第一?

高丽国高丽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朝时期,书法家很多,著名的有傅山、王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成亲王、铁保、林则徐、吴熙载、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沈曾植、康有为、曾国藩、李鸿章等。

如果以技法全面、精熟、纯正的角度,清代第一人无疑是张裕钊。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分三卷,近800页来详细收录张裕钊的书法作品。这是书法全集出版以来所收录的个人作品之最,张裕钊的艺术水平、地位可见相当高。

张裕钊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汇了北碑的方厚凝重,再加以章草法度,其风格沉毅刚健、雄厚茂密、开合有致、古劲质朴。张字是颜体在清代的“现代派”。康有为十分推崇张字:“吾尝谓临米不如临张,以其易于合也。”他把张裕钊比作清代的颜真卿和李邕。

张裕钊是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幕僚,曾门“四弟子”之一。受曾国藩“取法乎上”的主张影响,把眼光投向笔法的源头汉魏南北朝,张裕钊“上法两汉,兼通钟鼎”。张字不仅碑学,也有帖学笔法,是碑帖融合的典范。其字结体字密行疏,点画刚健,起收纯真古朴,字里行间透着刚正和力量。

张裕钊的弟子有梁启超、康有为等。梁、康二人发扬光大了张裕钊的书法理论,张字影响了一个时代。

曾国藩的书法造诣也很高,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水准极高。他在《与季弟书》中明确讲自己学书的观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盖人不学则已,学则必欲有所成就,苟无成就,不如不学。所以立志不可不坚也。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一不可立功,故于古文有所成就,然或作或辍,……。尔读书写字,不可不效法之也。”他主张书法要“取法乎上”,对学习古时名家书法极为推崇,说“每日习柳字不必多,但须有恒。既习《张黑女》,又习柳字,字必有进境也”。他临写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书法取颜真卿的浑厚与北碑的方正凝重之态。

此外他十分推崇张裕钊,说“弟之字,为一家眷属,学颜诚可。将来用心既久,自尔融化。或上溯秦汉,另辟蹊径,亦未可知也”。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徒弟,1865年入李鸿章幕府,后来成为清末重臣。他精于行草书,其书法以王羲之为宗,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入体,融会贯通,兼有碑派之风。

何绍基的书法笔断意不断,笔断意不断,笔势劲健,气韵天然,个性突出,别具一格。何绍基对学书有自己的见解:“必先帖而后碑,以帖得其手,然后寻碑愈有力量。”“由北碑以求法,由颜、柳以审势,方可以学《兰亭》。”认为由碑入帖,先“手随心转”,练出笔力,然后“心随手转”去悟王羲之的天然韵致。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给予何绍基极高评价:“数十年来,北碑南帖,合而为习,盖自有蒙惠甫、包慎伯、张石洲、江柘侯、何子贞五子也,功亦并矣。”

邓石如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四体皆书,又以篆书、隶书影响最大,与包世臣并称“包邓”,被后人推为“皖派”书法的开宗大师。傅山、何绍基、邓石如等人在碑学兴起的前中期对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书法名家辈出,作品更是琳琅满目,一时也难以决出谁高谁低。张裕钊技法全面、精熟,是清代书法第一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