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体书法作品欣赏?
《明月几时有》是郭沫若先生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90周年,为《人民日报》题词时抄录的毛主席《水调歌头·中秋》词。原为竖写,此处横接而成,长158厘米,宽250厘米。用 5尺200克单宣纸11张(约6平方米)。此件巨幅作品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稀有珍品。
这件巨幅作品,字大盈尺,气势夺人,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通篇如出师天外,威风凛凛,笔走龙蛇,纵横千里;如长河奔流,一泻千里。时而点撇翻飞,银花朵朵;时而奔腾驰骤,狂涛撼岳。其势如排山倒海,其气如雷霆霹雳。若说欧阳询、颜真卿乃帝王之气,赵孟顺乃才子之气,那么郭老则有革命家的豪气。通观此幅行书作品,字与字之间很少牵丝引带,字形错落有致,笔画收放适度,整体疏密得当。
此幅作品线条粗重,骨力藏于其中,有金石味。用笔沉雄朴茂,大刀阔斧,落笔逆锋切入,中间中锋行笔,到位后突然收笔,有时用倒钩突出锋芒,特别是“何”字,三撇之尾如利刀割麻,干脆利落。有的横、撇、捺出笔收笔如急刹车,笔断势不断,如“天”字之钩、“是”字之捺。有的笔画如利剑长戟,如笔画粗重的“月”字、“华”字、“问”字等。有的则大刀起落,痛快淋漓,如“今”字、“今夕”二字。
郭氏书法从王羲之《兰亭序》一路走来,但《兰亭序》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字与字牵丝相属,字形斜中求正,有“安若泰山,穆如清风”之意,郭氏以字之大和字之雄魄,给人以泰山压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觉。观此幅作品有金戈铁马、浩浩荡荡,旌旗蔽日、杀气腾腾之感。
作为诗人的郭沫若,作书法得诗人之风流倜傥、豪情万丈,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气概,因此他的行草书气势之磅礴,古今无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