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墨合人名落款有哪些?

侯斌飞侯斌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铜墨合的款识,可分人名款及地名款两大类。人名款分朝代皇位年号款及制作者姓名款。朝代年号款如纪年款清嘉庆年制或嘉庆年制。人名为制造作坊或制作者,如清乾隆年制,鲍天成造,鲍天成制,鲍四造,鲍姓制。人名款分铸款与刻款两种。

地名款如江西吉安铜匠行等等。清代铜墨合是清初至清末,南方吉安及河北大兴(北京)两地生产的,两地的匠师多姓鲍,北京鲍姓是吉安鲍姓人北上移民去的。鲍姓制铜墨合,始于清顺治年间,鲍姓人是吉安制墨合的代表,吉安生产的铜墨合,北京的金市口,及南京、苏州一带都有大量销售。鲍姓制铜墨合的,有父子关系,也有堂兄弟关系。如鲍天成、鲍四、鲍姓等人,制作年代为康熙至道光年间,他们制作的精铜墨合,款识刻铸规整。鲍姓后人制作的铜墨合,墨合器型粗糙,款识铸刻草率。清初至清末的铜墨合器型、纹饰特点及款识也有变化,清初至清中期的合盖立耳宽扁,至清末变窄薄;纹饰吉祥图案为主,有镂空开光,也有在盒身及盖面浮雕蝙蝠、瓜果、山水、人物等,雕刻精美,线条流畅。

清末至民国,铜墨合仍流行镂空开光,图案简单粗放,吉祥图案有所减少。清末民初的铜墨合,有吉安鲍天成款、江西吉安铜匠行款、江西铜匠王永和造、江西王永和造、王永和造等款识。民国以后,生产的铜墨合,造型、纹饰单调,光素无纹,墨盒盖多采用压铸工艺成型,盒身多为无饰光身,器身有镂空开光,制作粗糙、笨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