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票有收藏价值吗?
有人收旧报纸,一捆10块钱;有人收购旧书报,一斤50元;有人淘旧字典,厚薄都可,80元一本;还有人专门收集民间“旧钱”,比如清、民国时期的钱币和粮票等等 …… 在这些“宝贝”中,民国时期的票据受到的关注度很高,因为有些民国票据的印制数量极大,保存完好的却不多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例如民国二十年(1931年)发行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奖助金证书,这份证书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好且印有机构名称和盖章,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目前市场估价在200元左右;还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发行的人民银行筹委会券,这种券别现存世量非常少,品相好一点的更是少见,所以价格不菲,目前在钱币交易网中的报价高达1.6万元。
除了纸币外,一些带有年份的债券、股票等也值得留意。比如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三十八年(1949年)的中国农工银行股票,现在能买到手的几乎都是残股,完整的一张市值可达上万元。同样,民国十四年(1925年)至三十四年(1945年)的国民党《中正纪念 周刊》、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四十八年(1959年)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八·一三”抗战回忆录》等,都很值钱。
当然,最值得投资的民民国票据不是纸币,而是银元兑换券。因为纸钞的流通范围有限,而且易磨损,留存下来的珍稀品种并不多。相比之下,银元兑换券的流通范围更广,且多为面值较大的“大块头”,市场上也比较容易见到,因此更具有投资和收藏的价值。 目前市面上比较热门的银元兑换券主要有三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发行的五元、十元和五十元的“关金券”;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发行的五元、十元及二百元的“徽商银行兑换券”;还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一元、两元纸币和银币。在这几种当中,“关金券”因发行量小,流通时间较短,且背面有冠字号码,收藏难度较大,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而“徽商银行兑换券”因票面图案漂亮,深受女性藏友喜欢,目前的市场价也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