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丹瓶值钱吗?
丹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瓷瓶样式,造型上为圆形或八棱形,短颈较粗,折肩稍丰,圆腹较瘦,圈足略高,因专为道士炼丹而制得名。因其存世的数量极为有限而非常珍贵。
据现有存世品可知,康熙时期的御窑厂曾仿照明宣德御窑样式烧制过数量不多的青花丹瓶,其器型周正,线条流畅,纹饰优美,画工精细,质量上乘,是清三代官窑中的绝世珍品。
丹瓶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在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邹衍著《主产说》中,就有所谓“丹成胎圆”之说,可见在先秦时期,世上有养生家或道士已经开始炼丹,只不过当时尚未使用瓷质容器。汉代随着玻璃业的发展,据称当时的炼丹家已经开始使用玻璃瓶来炼制丹药。北魏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丹瓶才开始用瓷质制作,但其器形与后来流行的圆形和八棱形差别颇大。北魏时期的圆瓶是瘦腹平底;八棱瓶的棱线是从肩部开始,而非折肩。
此后丹瓶继续发展,隋朝时期仍流行瘦腹平底;唐朝虽然存世品极少,但造型更为秀美。宋代的丹瓶的造型与后来流行的样式接近,但制作较为粗糙。
到了元代和明代早中期,存世品极少,工艺也极为粗糙,到了明代成化时期,才开始有极为精美的瓷质丹瓶问世。其造型周正,线条流畅,多以青花器为主,也有斗彩或纯釉的产品。
而到了明代中期宣德和中期成化年间,中国的官窑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其青花瓷产品更是首屈一指,不但釉色纯正莹润,青花颜色浓淡相宜,色彩青翠艳丽,更因其图案精美而著称。其主题图案多为缠枝莲、云龙、海马等吉祥图案,辅纹饰为蕉叶、锦地等,图案典雅,笔法流畅,纹饰精美。其中宣德朝所产青花瓷历来为后世收藏家视为珍品,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明代中期以后,凡是官窑产品都要仿制宣德的款式,清代甚至出现“仿中有仿”的现象,后世仿品与真品相混,令现代鉴定专家也难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