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通货?
“通货”这个名词是行话,一般指低档次的翡翠,也叫“豆种货”“水沫子货”或者“B+C货”。 豆种: 一种品质很差的翡翠,颜色单调、分布不均匀,呈黄绿、灰绿、深绿色,其中夹杂淡白色,如同黄豆芽在表皮下的颜色那样,于是得名“豆种”。用高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豆种的表面,可以看到像黄豆芽一样排列的“晶体粒”(其实这些晶体是纤维变晶结构)。 “通货”中的“通”字,就是由这种像豆芽一样的颗粒形状得名的:只有把石头切磨得很通透,里面的纤维颗粒才能看得很清楚,成为“通”。反之,如果切磨不透,就成不了“通货”了——就像豆芽必须掐头去尾留下中间才能称为“通货”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通货”一定是有质量的瑕疵。
水沫子: 是一种介于翡翠和大理石之间的一种玉石,质地细腻、通透,带有白色结晶体,像玻璃一样透明,光泽很好。不过,它的颜色太单调,只有白色和浅灰色,没有翡翠那种丰富的色泽变化。 它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大理石不一样,因为含有钙、镁、铝等金属元素,所以看上去有点反光,有些象塑料。用指甲能划出痕迹,而且划痕部位很快就会变色、变质。虽然水沫子的硬度很高,但是脆性很大,容易断裂。
最后要讲的“通货”是人工染色加工而成的假翡翠。由于天然翡翠的绿色很少,并且有色的地方常常与色根相连,而色根处因为含铁量较高,会呈现出棕褐色或黑色。所以,当看到颜色干净、绿色纯正鲜艳而又均匀分布的翡翠时,就要多留个心眼了:也许这是一块人工染色的“通货”。 用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通货”,价格低廉,几元到十几元一克;没经过处理的“通货”,也就是原生矿,价格也不贵,每克不超过百元。
无论是B货还是C货,都是用劣质材料制成的,长期佩戴可能损害健康。而且这类假货的仿冒手段不高,很容易识别。所以,只要注意避免购买这类东西,就不会上当受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