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有多少翡翠?
我曾在故宫工作过四年,负责文物的保管、修复和研究工作,有幸见过一些宫中所存的翡翠,虽然都是些边角料或者半成品,但数量依然非常惊人。 比如,用来制作成首饰的翡翠佩件,大致有这样几种:
1、大碧玉葫芦佩一对(原料重720g) 这件文物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区,是乾隆皇帝用来作为祭祀时的礼器用的。这个“大”字可以说很形象了,因为确实是大,两个人才能环抱过来。
2、翠玉白菜(原料重635g) 这颗“白菜”其实是一件用白玉做体、青玉做梗、翠色做菜叶的“四件套”,其中还有菜根、菜心,不过菜心处有镂空,这样看起来才逼真。在翠色的边上,还点缀着一圈薄薄的白色材料,那是用来表示水珠的。
3、墨翠“猪”对(原料重408.5g) 这“猪”对做的实在是太像了,连毛孔都刻出了形状!如果给它一个舞台,还真能把它给表演出来~当然,它真正的重要性不在于此,而是因为这“猪”对上的眼和嘴是可以转动的!
4、黄翡“吉庆有余”牌(原料重185.7g) 这是块牌子,正面的图案是一只鱼,鱼的身上雕刻着篆书“余”字,象征着“吉庆有余”;背面是一条鲤鱼打挺的图案,寓意着步步高升。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首饰,在这里我就不一一配图详细讲了。 你也许想问,这么多珍贵的首饰,到底是怎么丢失的呢? 其实,在清末民初时,皇亲国戚们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溥仪的大婚,光是彩礼就值1亿两白银,而在他退位后,又有人送了一件价值高达2亿的翡翠首饰!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首饰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据我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几部分来源:
1、乾隆帝的妃嫔们所出的珠宝 乾隆帝共有41个皇后和妃子,这些后宫之主自然会有自己的首饰,只不过,当她们去世之后,这些首饰通常会被集中到一起,留给最得宠的妃子们使用。
比如,乾隆最宠爱的贵妃——裕纯贵妃钮祜禄氏去世后,她所生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先后得了乾隆的宠爱。于是,她的首饰就成了这几个孩子母亲们的共享物。
2、乾隆帝为子孙辈准备的珠宝 前面说过,乾隆帝共有41个皇后和妃嫔,但是他有95个儿子,也就是说几乎每两个女儿就会有一个儿子。而当他看到这些孙子、外孙时,总是免不了要赐给他们一些珍宝的。
3、其他皇家子弟们的礼物 除了上述两大部分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珠宝,它们或许来自太后、公主等皇室成员,也或许是来自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