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庆书法家?
“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最特殊的书法家——王羲之”,这话对吗,为什么特殊?他的字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首先,王羲之的字,是今文书写的典范;第二,王羲之的字,法度尽存,后世莫能出左右;第三,王羲之的书风,兼善诸体,正草行隶飞白,无一不能;第四,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实用完美统一,“下笔便入晋唐正轨”(清·包世臣语)。 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王羲之的书稿墨迹,留存至今的只有《兰亭集序》和《丧乱帖》等数篇,都是以行书、草书写的。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王羲之的用笔,是“纵放”与“收敛”兼有。 “收”——指笔画的开始、结尾,以及中间的转折处,都有明显的顿挫提按,以“中锋铺毫”为主,这也正是楷书、隶书等书体的用笔特点; “放”——指的是行书的连笔及草书的写法,字字独立而又衔接自然。这种“收”“放”兼具的笔法,也是日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大家的用笔准则之一。 其次是结字。王羲之用笔讲究“疏密得宜、大小适称”。他写的字,无论多大,都呈现出一种端庄之美——这正是后来书法家推崇的“正”字。再细看他的字,虽然笔势连贯,但却非常讲求间架结构,每一笔都在规矩之中。比如这个“今”字,上边“人”字头,左宽右窄且右部竖笔弯曲,都很合乎构造规律;
第三是章法。后人评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天质自然,风华流美,神气旺盛,魄力雄强,虽由人不加纤弱,实出于天然”(孙过庭语)。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除了字体笔法之外,章法的合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纵观《兰亭集序》全篇,上下左右,高低粗细,无不安排得当,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