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总有收藏价值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是有证可考的答案的。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币——会子(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由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发行,而最早的铜币,则是王莽篡汉时新朝发行的“大钱”,这些货币上的文字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经济状况以及政治制度等。这些货币被收藏界称为“文物钱”或“文花钱”。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件产品的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物以稀为贵”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同样适用于钱币收藏。由于古代金属冶炼技术较低,加之战乱纷争,导致古代的铜铁等金属矿资源缺乏,因此出土的古钱相当少,而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却是络绎不绝,这也造就了古钱币的珍稀。
最后,从艺术角度来看,古人制作钱币时,十分注重其美观性的体现。历代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德政”和“仁治”,往往在铸造钱币时会打出自己的年号,而这些镌刻着重要年代的信息的钱币,经过漫长岁月的冲刷,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并不多,这就使得它们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古钱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古钱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我们不能以“利益熏心”的态度来看待它,正如《论语·尧曰》中所言“不宝远物,不劳神思”,孔子这里所说的“远物”就是指贵重的宝物,而“劳神”就是消耗精神的意思。孔子认为不应该以追求利益为目的来获取这些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