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钱是什么样子一文?

姚瀚海姚瀚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根据史料的记载,中国古代钱币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制造技术上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拿清代来说,清朝统治者由于害怕民间私藏货币危害朝廷,就下令规定所有的钱币一律由官府铸造,并且不许民间私铸和盗铸。于是,清代的钱币无论从铸造工艺,还是钱币的品种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样一个空前的高度上,以精美的机制币代替了烦琐的银两交易,在中国钱币的发展史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由于中华民国是在清政府之后建立的,所以其在钱币的形制上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革。尽管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前,曾想仿照西方的风俗,铸造一种金币,但因缺乏必要的资料,所以这一想法最终未能实现。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为了便于钱币的流通,也为了表明自己执政的方针有别于前清,便废除了清代的元宝、重宝、通宝等传统钱名,铸造了民国通宝。

民国时铜元和纸币流行,银锭子在民间还比较活跃。但在各省机器铸造的铜元出现后,银锭子的流通领域就被铜元逐渐取代。银元宝铸造业也在机器铸币的挤压下日趋衰落,只作为古玩精品在大贵之家流传。

钱面: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外缘珠圈左边铸“安徽省造”,右边铸“库平七钱二分”,珠圈外上端为“光绪元宝”四字,下端为“安徽省造”四字。

钱背:铸有飞龙图案,两端为翅膀舒展的飞龙,背部有祥云环绕。

铜元:由广东开始,各省纷纷效法,一时形成了全国互抢风气,由于铜元价值较低,收购十分容易。于是各个地方私铸的劣质铜元泛滥,严重扰乱了市场。而同时各省官铸的铜元,又都出现大量铸造不合格的现象,以赝充真地出售,从中牟利。

由于私铸劣质铜元太多,以至于市面上真正价值七十文的钱,其表面只有十几文,甚至更少量,而其背面均有飞龙图案,铸造工艺亦不差,只是质量较低而已。

机制银币:从1911年清朝灭亡至1927年北伐战争获胜,这段时期银铸币的铸造量和流通量都有增加。此时出现的币名为袁大头,由于袁世凯称帝梦破灭,民众对袁政府的不信任,袁大头在民间并未大量流通。之后,国民政府开始通币改革,将各省铸币权收归国有,用银元取代铜板,以法币取代银本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