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种人能佩戴腰刀?
清代八旗和绿营的兵丁在战时可以佩带腰刀。此外,有恩赏的大臣或地方官也可以佩带腰刀,这种腰刀有刀鞘、刀穗,称为荷刀。清朝规定,皇帝举行祭典,在斋戒期间,可以命王公、大臣及侍卫佩荷刀行走,这是一项表示隆重而又严肃的特别礼节。
在清宫演戏中,也有佩带荷刀的演员,但那是专供皇帝等人娱乐用的。清代对腰刀的形制,曾经有所规定。“康熙二年的规定是:绿头巾,刀长二尺八寸,鞘长三尺五寸。雍正二年的规定是;五色花布腰巾;柄一寸五分,刀身二尺九寸五分,鞘长三尺八寸,红绒丝穗长九寸”(《大清会典(乾隆十三年)》)。
清代的腰刀已经没有了鞘口,而是在刀尖的后面安装有一个圆环。鞘口是明代腰刀上的一种装饰,但有实用价值,可以防止刀鞘脱落在地,清代的圆环只是装饰品。清代的腰刀,由于在刀身的根部,增加了圆盘护手,造型上显得稳重了一些,而明代的腰刀,护手做得比较小,造型比较轻巧。清代腰刀在用料上没有什么变化,但装饰工艺比明代进步了。刀鞘上一般使用金银丝累丝工艺和镶嵌工艺以及髹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