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釉,是涂在瓷坯表面的一种玻璃质的薄层。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分渗透,增加器皿的固密程度,使器皿更加洁净光滑,便于洗涤,同时美化器皿,增加艺术效果。对釉面的要求是玻璃质化良好、坚实牢固、不开裂、不起气泡、不脱落。我们称"釉汁莹厚,开片匀称"为上品磁器。
目前市场上和手工艺店售卖的有:白线、铜丝线、绣线、棉线、麻线、尼龙线、皮绳等等。这其中要说用料、做工、牢固度和美观度的全能冠军的话,皮绳当算第一!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韩国牛筋皮绳,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编织过程中加入了耐磨的纤维和胶质,因而更加结实耐用、盘玩后包浆漂亮!
这个我有权回答! 因为我自己经历过。 先说结论,我在一块砖头料上,经历过一次冰糯化、两次糯化、两次粉糯化、两次豆种化。先上图吧 这块材料是2012年买的,那时候我刚入行不久,逛玉器市场的时候看上了这块料子,跟老板砍价砍了很久,最后500元成交,当时我觉得我是捡了大漏了,太超值了,哈哈。
关于此问题其实回答起来很简单,手串珠子的多少是根据个人的喜爱和喜好来决定的。比如18子佛教手串,一般少于18子都是可以称之为手串的。如果有朋友很喜欢12子的心脏手串,那么就可以制作一颗12子的手串。如果喜欢南红玛瑙,就可以制作一个18子南红手串等等。
手捻珠通常是由一色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多色同种材料,或由多色多种材料制作。手捻珠数量有8颗或16颗的,也有13颗、14颗、15颗的,还有18颗的。18颗手捻珠通常是由17颗珠子加一个“佛头”或一个“挂饰”组成。
清末宣德炉仿制风行一时,最著名的传世清末仿品是国强所制的仿成化“大明宣德年制”款瓜棱壶一件。该器高9、长17.4厘米,为扁瓜棱壶式,通体施白亮深润之腊茶色,造型、皮色皆精绝,其钮与圈足亦为瓜棱形,与器身相呼应,浑然一体。
1、硬玉: 自然界中的宝石,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即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尖晶石和托帕石等。其中只有钻石和红宝石属于真宝石(Natural Gems);其他三种均为人造宝石。但人造宝石中,有些品质非常好,价格也不贵。
这个问题简单到不行,但又往往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干青,这个名词似乎听起来有些熟悉,它其实是对一种翡翠颜色的描述——绿色较深,但水分不足,看起来是“干干的”。
收藏品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兼具艺术品和实用品的多样性,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东西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取决于这个东东是否有保存的价值——价值越高,其收藏的难度越大,而难度越高则意味着收集到的数量越少,那么它的升值空间也就会越大!
先亮身份,本人为从事金银交易的职业投资人,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深刻而完整的认识。 首先从价值角度来看待银和金,两者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即有储藏属性;同时两者也可以作为饰品佩戴或者雕刻成型。我们讨论的价值其实是指货币价值和装饰价值。
人民币的号码是计算机随机产生的,理论上每一个号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由于最初的设计是这样的(如图),使得一些数字组合出现了重复的可能性,比如1234567890这样一组数字,前面六位是顺序号,后面八位是校验码,如果前六位连续的话,那么出现的机会就是1/10,也就是10%的概率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晚清,有两位书法家与康有为齐名并称“三鼎足” 一位是曾国藩的弟子、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另一位就是张裕钊。 张裕钊(1823—1894),初名宗汉,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等职。曾国藩主持湘军时曾聘他为幕僚。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应该是公认的,“书圣”这个称号他们当之无愧。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氏家族子弟,出身名门世家,他的爷爷是东汉末年的司空王朗,父亲是琅琊太守王旷,母亲是广陵郡陈留县令蔡邕的女儿,也就是说王羲之的出身比窦融还高一点 (窦融虽然是汉朝外戚,但出身奴籍)。
这个盒子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所以其本身的价值取决于材质、工艺等外在因素,应该不怎么值钱。但因为这个盒子的设计者是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子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主要起草者),且由央行印制发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具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